长期以来,人们对引种的问题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引进名家原棚品系鸽;有人主张引进优秀赛绩鸽;有人主张引种看眼睛;有人主张引种看骨架;也有人主张引种看羽质等等,众说纷纭,纠缠不清。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你的金钱是有限的,而好鸽子却是无限的。如何以有限的金钱买到无限升值潜力的鸽子是每个养鸽者的追求。

当今鸽坛的竞争异常激烈,天上飞的赛鸽没有一只是菜鸟血统。在比赛中能夺冠军固然是好,但真正能有几人做到场场比赛都能高中魁首呢?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这样的人根本没有,就连大名鼎鼎的詹森兄弟也没有做到这种水平。养鸽人士没有一个不想夺冠军的,为了这个目标人们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不断寻找,引进优秀种源,但现实往往与理想差得很远。能做到有效地收回投资已是不易,更何况要赢钱呢!那些款爷们自然是花巨资网罗名鸽参与“作战”,而工薪鸽友怎么可能以财力反击呢?那么工薪鸽友面对这种状况该何去何从呢?是放弃爱好还是另图良策呢?笔者经过研究认为:以入赏率作为引种标准是工薪鸽友的明智选择,为阐述此观点特作文致上。

现在鸽界划分名家高手的统一标准都是以其获得冠军次数的多少来确认,这种传统的模式导致了一个竞赛的怪圈:那些资金雄厚的玩家为了多拿冠军和增加获胜羽数每次都会以庞大的“轰炸机编队”来出战。2005年第6期(总第108期)《中华信鸽》中有一篇介绍原世界鸽联主席卡洛斯先生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卡洛斯先生曾经为了连续夺取西班牙鸽赛最高荣誉“国王杯”(连夺三年可以永久保存此杯)而采取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出赛办法——一个人以1万多羽赛鸽出赛(最终如愿)。这种作法不要说夺不了冠军,就是夺了冠军甚至是包揽所有的获奖名次也不见得就能够绝对地收回运作成本吧!

无独有偶,曾有报道说:上海市曾有玩家为了确保夺取某项特比环大奖赛的冠军,试图出巨资买断所有发售的该项目特比环。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显然会造成投资的亏损,但是有精明人士还是揭穿了此人的真正用意,那就是在大赛结束后,此人肯定是会一举成名(因其包揽所有的入赏名次)。他可以借此来大作宣传出售鸽子,靠卖鸽子收回的资金远远大于其投入的成本,最终还是可以稳赚一把而名利双收。

但是这种做法所产生出来的入赏鸽是真正的好鸽子吗?很明显不是的,因为它们实际上是无竞争状态下的产物。曾有一位鸽友问我,“如何能够确保我在某公棚的比赛中稳获冠军并赚到钱?”我仔细地看过《竞赛规程》后告诉他,“你第一时间送去2200羽鸽子(该棚最多容纳2200羽赛鸽,其中2000羽交费,剩下的为免费鸽,总收入48万元的2/3用于发奖金),要保证有足够的鸽子在决赛有效报到期内能够归巢(这个很容易做到),无所谓使用什么品种,送鸽子时分批写上不同的参赛名称和鸽主就可以了。”他很疑惑地问我,“那样我不是赔钱了吗?”我笑着给他算账,“奖金收入32.2万元,所有获奖鸽的拍卖提成至少可达8万元(甚至更高),加上成名后出售鸽子的收入(肯定超过10万元),要想赚到钱很容易,到名利双收之时还不好好感谢我啊?”他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许多所谓“超级名家”就是这样诞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