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育种:极度近亲遭遇杂血

4.深陷近亲怪圈,父子育翔思路现分歧

自从我们尝试了近亲配,并初获成功以后,至少有两年的时间成绩都很稳定,但就是年年有奖,却年年与高奖无缘。我们自我感觉已不再是当初刚入道的菜鸟,鸽子也飞得不错,于是就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与期望。养鸽人没有不想得冠军的,家父与我同样也不能免俗。于是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育种提纯和引种,期望通过再次近亲配提纯原有鸽种,然后与新引入的种鸽进行杂交,希望能出现新的杂交优势。鸽书上都是这么说的,先提纯后复壮。

(1)近亲配对的误区

因为我们尝到了近亲配的甜头,所以就片面的,甚至固执地认为什么鸽子都适合近亲配,而且是血缘越近的鸽子就越纯。后来甚至出现了父女、母子相配和多代重复回血,出的鸽子越来越小,骨骼越来越软,畸形、鸭掌、毛脚的也多有出现,不过外观羽色、眼志、眼砂外形倒是越来越统一。父亲主张极度近亲的和多重回血的鸽子直接留种,说培育的就是种鸽。而我却极力主张所有的近亲鸽都要经过比赛检验,可以不太追求名次或名次稍微放宽些,最不济也要500公里以上多次归巢。但父亲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和决定,在我们家,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更何况那年头鸽子只是个玩物。于是众多的近亲鸽被直接留了种,等待着与新引入的种鸽直接杂交!

(2)外引种鸽的杂乱与泛滥

那些年知道引种的并不多,我们可以说是起步就开始引种了,并且还获得了不菲的成绩,尝足了甜头。但这一次父亲选择了三位在南方都小有名气的鸽主,陆续引进了十几只种鸽和所谓的近亲回血幼鸽,大多是没有成绩的。在引种前我们父子俩又一次发生了分歧,我极力主张继续去上海丁培新老师那里,花重金引入一到两羽高位成绩鸽,最好是和我们第一次引入的同一个血统,或是远亲也好,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买个好的。但父亲说我们不能把宝押在一家和一路鸽子上,我们要杂交,就要选几路没有血缘关系的近亲种鸽,这样才能出优势。于是就按照父亲的意愿和计划,引入了南方三个不同城市的好几路十几羽鸽子。

(3)极度近亲遭遇杂乱外血

次年春季,我们将自家直接留种的近亲鸽和新引入的外血鸽互配,什么差异配、同质配、老少配、眼砂配、眼志配都分别组出了几对,出了很多小鸽,记忆中那是我们出鸽最多的一年,有70-80羽。当年秋天私训时,几十公里就开始掉鸽,跟鸽会放到500公里已掉了近一半,父亲说鸽龄小压一季。第二年春放到500公里已不足1/3,700公里所剩无几,1000公里归来几只,还是“小飞轮雄”和“上海金母”的直系,而且是远亲配的子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极度近亲鸽中,“上海金母”配其儿子(“小飞轮雄”配“上海金母”的儿子),母子配所出的一只雄鸽与一只刘祥胜的詹森花绛相配,出了3只小鸽,1000公里归了两只,进了一只,后来又分别配过几只雌,成绩都不错。

整体来说这次育种和引种是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1)盲目地近亲回血,过于迷信近亲留、杂交飞的传言。过于偏信所谓的经验之谈,死搬硬套。

(2)血缘过近。近亲回血鸽未经过严格的汰选,良莠不齐。

(3)引入的杂交鸽亲本不纯、不真,过杂过多,鸽质不高。没有明确的杂交改良目的和方向,对外引种根本未能给原种带来新的优良特性,也未产生任何杂交优势。

此次引种整整误了我们3年以上,多种尝试失败以后我们才如梦方醒,可是最初的良种优势已不在,甚至可以说是掺杂得面目全非,追悔莫及,只能重新引种重头再来!

(未完待续)

预防种鸽抢巢“误伤”幼雏

血案发生前的预防

今年陆陆续续有几位鸽友给我发来照片,照片中的幼鸽被鸽舍里的其它种鸽打得面目全非,一些刚下的鸽蛋也受到牵连,有些幼鸽甚至因此死亡,着实让人心痛。辛辛苦苦几个月的努力付出,就毁于一旦。

一些鸽友在配对时,把种鸽都圈在配对笼中,待配对完成后,就打开配对笼的门,让种鸽自由出来活动。这样做有利有弊,好处就是种鸽可以有更大范围的活动空间,弊端就是撒开的种鸽肯定会为了抢占有利地位巢箱,而大打出手。

这种情况无法避免,打斗、抢巢是种鸽的自然本能,不能大意。如果疏于管理,弄不好哪天进到鸽舍,就有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

那么,应该怎样防范预防鸽蛋、幼鸽的误伤:

1、种鸽配对前,一定要让它们自己抢占巢箱,不要怕打架,待快下蛋时,种鸽基本都已经稳定着各自的位置。

2、多准备巢箱,按照标准,一对种鸽最好准备两个草窝。

3、对于爱惹事的种鸽,圈起来最好。

虽然种鸽平时都住在一个棚里,但是到了发情、配对的季节,它们还是会去捍卫、抢占自己的领地,这是自然本能,无法避免,只能人为地干预,把损失降到最低!

为何上下窝连续产劣质蛋?

前段时间在和朋友聊天时正属于种鸽刚开始产蛋阶段,我对他说,今年有部分鸽友说他们家种鸽蛋有很多都是无精蛋,或者鸽子蛋质量不好,皮薄,有麻点。这些鸽蛋让他们都很闹心,说今年鸽子自己感觉比以往都下功夫,可是没想到还不如以前了。种鸽产出这些劣质鸽蛋对鸽友来说确实打击挺大,因为鸽友们调理种鸽好几个月,就是为了现在可以多出几个优秀的幼鸽,在比赛中能飞出好的成绩。

  鸽子在同一个条件下,同一位鸽主家里,饲养法、平时调理都是一样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劣质鸽蛋呢?真的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是应该淘汰种鸽呢,还是应该在个人的饲养中寻找原因?如果平时鸽主在管理中都很到位的话,那么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把这种种鸽淘汰掉。

  鸽友听了以后说让我等下,他把鸽子上下窝的鸽蛋都发了过来。我一看感觉他的种鸽产的鸽蛋有点怪异,为什么鸽蛋都是缺一块蛋皮的样子呢?第一窝的鸽蛋看上去有一个地方多出来一层,就在多出来一层的上面还有一种少一块蛋皮的感觉,呵呵,真的是有一些不可思议。

  第二窝鸽蛋就有点更离谱,不但麻点很多,看上去就像鸽子蛋上面粘了很多贝壳似的,仔细看看像个小猴戴个眼镜?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种鸽产后恢复期应分开管理

种鸽产后恢复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繁忙,有些鸽友家的种鸽,已经哺育出两窝幼鸽。虽然有些使用保姆鸽代替,但是如果想让种鸽产第三窝蛋,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的,否则就会严重影响产蛋质量。最好还是让种鸽分开一段时间,好好地补充恢复一下体力以及微量元素。

  为什么要分开?

  1、种鸽经过长时间的育雏和产蛋,体力已经透支、活力不够。

  2、育雏和产蛋致使种鸽体内微量元素损失严重。

  3、两只种鸽长时间地在一起,激情已不再。

  4、鸽友可以利用分开这个时间查看种鸽体质,适量地清理或者治疗一些疾病。

  幼鸽从出壳吃食到成长,全部依靠父母喂食,各种生理机能的发育,都需要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全部来自种鸽。

  幼鸽每日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无机质,以及微量元素,种鸽把这些营养全部给了幼鸽,所以不适合立即再配对,产第三窝蛋。

  两只种鸽分开的时间最少需要7天,10天为最佳,如果不让休息继续产蛋,第三窝幼鸽的各个方面或许就会不达标。选送春棚的鸽友完全可以让种鸽分开休息更长时间,因为现在交春棚时间还早。

  种鸽暂时分开的好处:

  1、不用哺育幼鸽,可以很好地补充营养与微量元素。

  2、可以有效避免雄鸽旺盛踩蛋而产下夹窝蛋。

  3、小别胜新婚,分开一段时间,种鸽的体能会恢复、达标。

  如果种鸽的营养、健康和活力状况欠佳或者不够,就会直接影响种鸽的繁育质量和效果,种鸽产蛋、育雏和我们人类生小孩是一样的。哺育、照顾小孩、幼鸽,对父母都有影响。人类在生下小孩后,必须有产假,好好地休息才可以恢复,种鸽也是如此。

  信鸽育种、比赛,一个小小的经验就可能让你成功,一个小小的失误,也可以让你失败。所以我们尽量做到万无一失,这样再交送公棚,心里也不会留下小小的遗憾!

  为了能够哺育培养出优质的幼鸽,要保持饲料、饮水、鸽舍的清洁卫生,多购买一些不同厂家生产的鸽粮或者保健砂、矿物质。

  育雏时,还要防止种鸽过度劳累。如果发现保姆或者种鸽,哺育的幼鸽发育不是很好,就要适当地进行人为辅助,特别是七天以后的幼鸽,对营养需求更大。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种鸽在育雏中一定要照顾好,还有就是针对种鸽在哺育幼鸽时期的营养,要求有计划地进行人为干预。只要科学合理的干预,就能有效避免种鸽或者幼鸽因营养缺少造成营养不良、亚健康!

育种跟踪——续写传奇

 在2月28日,本人所写《配对探索(下)——近亲配的原则》一文中,本人提到我的一对近亲配:黑牛号X非凡爱女,文中这样讲到:“这个配对我完全是一种尝试,因为黑牛及‘非凡爱女’都是去年作出的特留种鸽,做种有无价值没一点底,但我信任这一血统,就让我试试,明年再告知结果!(另:黑牛上年第一次配对生有一子交云南春季公棚,现在已经飞到80公里,各站成绩如下:20KM飞115名,30KM飞1471名,40KM飞9名,60KM飞82名,80KM飞2040名。期待下面的结果!)”

  今天,3月30日,云南石林公棚进行决赛,我的“黑牛”直子769229,雨点,奋勇拼搏,飞进决赛125名(预赛615名),赢奖金15000元。这进一步证明我对这路血统的信任是没错的。

  值得一提的是,黑牛号是我的奇迹金翼X金母828的直子,金母828的第一枚蛋就飞了玉溪汇龙公棚的39名高位,今天,黑牛又一次续写第一枚蛋公棚高位进奖的传奇。

  从769229的训放成绩来看,“黑牛”是一羽非常优秀的鸽子,也就是说,它基本继承了金母828的优秀品质。我之所以将它列为特留种鸽的原因是因为它出得比较壮实,体形、手感、羽条等都比父母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只从表观上我就把它列为了种鸽,儿鸽也直接送公棚参赛。它也是我上文中讲到的“强势雄”,这种鸽子在育种过程中是很重要的鸽子!

检验种鸽最佳配对的作育方法

首先,在进入主题之前声明一点,“检验种鸽选择最佳配对比较合理的作育方法”,其所阐述的内容只是饮茶侃鸽的嚼料,不具备什么指导意义,充其量也就是本人的一点感悟和理解而已。

  圈里的每个人,都在想怎么能用比较快捷的方法,检验自己手里的种鸽,从中找出最合理的配对。那么怎样做才比较合理又不违反自然规律呢?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做法是这样的:

  假如选择四对种鸽作为检验对象(可多可少),A、B、C、D代表雄鸽,E、F、G、H代表雌鸽。用它们分别组成四对,即AE、BF、CG、DH(要为它们准备好替窝的保姆鸽)。

  春季稍早一点为它们配对,在它们第一窝蛋孵5-7天时,将蛋撤出交由保姆鸽孵育。第二窝蛋由亲鸽自己孵蛋,待幼鸽出壳喷乳七天左右撤出,交由保姆鸽完成后面幼鸽的抚育工作。第三窝蛋由亲鸽孵化直至最终完成幼鸽抚育工作。这个时期,每对种鸽理论上可以作出六羽幼鸽参加秋季比赛。

  然后将所有配对拆开,实行公母分棚管理,让种鸽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休养生息,同时要人为地有针对性地对种鸽进行调理。

  种鸽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调养,已经具备第二轮配对的基本要求,给它们进行轮换配对,即AH、BG、CF、DE,重新组成四个配对。幼鸽的作出方法与第一轮次相同。此季节作出的幼鸽可以交春棚或打地方春季比赛,这些幼鸽的鸽龄完全可以胜任。

  采用此种方法,每一羽想检验的种鸽(不论雌雄)一年可以作出十二羽幼鸽(理论上),分别参加秋季和春季比赛,而每一羽种鸽两轮重组作育的12羽幼鸽,检验对象由你自己设定。可以是同父异母,也可以是同母异父,可谓一箭双雕,对以后的育种也会有所帮助。理论上四对种鸽,一年可以作育48羽幼鸽,对一般小户来讲足够了。并且,在两轮次的作育过程中,有机会选择出种鸽中的最佳搭档。

作育重点不可放在新种鸽身上

“春宵一刻值千金”,每年的春季都是作育赛鸽的黄金季节,许多作育计划都要在这个季节完成,比如,打公棚的赛鸽,地方赛的特比环赛鸽及参加普赛的幼鸽。最佳作育的黄金季节是短暂的,根据自己遇到的实际情况,在这里给鸽友们一个小小的建议:不要把全年作育计划的重点,放在新引进的种鸽身上,避免错过宝贵的黄金作育时间,影响全年作育、比赛计划的实施。

近亲配打公棚:速度有点

近亲鸽比赛经历

常常在中信网看到有人用近亲鸽子比赛,并且飞出好成绩,我身边的鸽友也常常会为近亲鸽子能不能比赛而发生争论。看着很多大名鸽也是来自近亲,我就在想:世界名家们不可能都同时说假话,因为如果近亲鸽子是不能比赛的,而他们却告诉全世界他们的超级鸽子是来自近亲,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抱着这些疑问,抱着寻找真相的心理,去年我把自己的一对同父异母鸽子进行试验,当然,这对近亲配对是我自己最优秀的鸽子。出的第一窝,幼鸽7天大时感觉长得很慢,像是只有四天大,自己感觉这就是近亲的后果。后来,我觉得第一窝体质和个体不理想,我就淘汰了这窝鸽子。第二窝,出了两个幼鸽,头蛋鸽子反而比二蛋长得慢,二蛋鸽子7天套环时候很正常,头蛋反而不正常。我把头蛋幼鸽扔了,第二窝二蛋幼鸽很顺利地长大了,而且样子很像我的老种鸽,羽色、脾气、性格都像我的老种鸽。我就在想,它会不会是传说中的近亲育出的超级赛鸽?看着它聪明勇敢的表现,我的幻想越来越多,最后我把它送进了乐山公棚,环号1506757。第三窝也出现了一只类似的幼鸽,但这只羽色浅一些,环号709570,这只我看着也特别舒服,也一起送了公棚。

今年的比赛结果是,两只近亲鸽子都归巢了,但速度有点慢,757决赛飞了个200多名,570决赛飞了个511名(只录取500名)。而其它同血统的与其他成绩鸽子杂交,预赛、决赛分别都有前100名的纪录。预赛得奖的4只,决赛只归巢一只,决赛得奖的只有一只是预赛得奖的。从这些数据经历中,我总结出来一些结论:

1、近亲鸽子在筛选后比赛是可以的。

2、我感觉近亲鸽子在经过筛选后,这些鸽子都比较稳定,但速度不快,不能超越父母,优点是不容易丢失。这个结果与大名鸽的血统差距太大,当然这不能说明世界某个大名鸽的血统是假的,因为我的实验数据太少,才两只鸽子。而杂交的却是速度快,明显的比两只近亲快得多。这符合了鸽界流传的“杂交出优势”说法,缺点就是归巢不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