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鸽不宜做种

在我多年的养鸽认知中,鸽子的成长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雏鸽期,是指鸽子从出壳开始到离巢为止;第二阶段为幼鸽期,是指雏鸽离巢开始到蜕变成年羽毛为止;第三阶段为青年鸽,多指7个月左右的鸽子,虽有求偶、自行交配等性萌芽现象,但身体发育还未成熟;第四季阶段为成年鸽,是指一年以上的鸽子。

外地一位铁杆鸽友因生意长期奔波的原因,没有家飞的鸽子,常年饲养几羽死棚种鸽带在身边,育出的子代全部用来参加公棚比赛。去年秋季公棚比赛因损失惨重,就电话里告诉我,想启用去年秋季10月份出的幼鸽做种。对此,他也一直比较犹豫,因为这些鸽子年龄比较小,大约6个月之久,上网也没有搜索到满意的结果,很是纠结,就和我电话中探讨。同时,他告诉我:他饲养的这路鸽子为早熟鸽,以及所获得的成绩。

青年鸽能不能做种?我突然想起多年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是说:1936年德国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德国信鸽协会规定:幼鸽竞飞距离不得超过200公里,一年以上的成年鸽才可以参加距离500公里的比赛,这个规定一直延续至今。目的:是保护动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近年来我国有一些鸽会曾举办过幼鸽赛、百日赛等幼鸽比赛项目,具体归巢如何?归巢之后是否有人启用归巢幼年鸽做种?有无优秀的种鸽出现?却没有后话。

用青年鸽做种,除非鸽主有迫不及待的近亲回血留种需求,否则!用青年鸽做种不可取。具体原因如下:

1、对青年鸽而言,它们正处在向成年鸽过渡时期,自身各种生理、心理机能等还未成熟,正是身体成长阶段。

2、青年鸽无家意识,缺少恋巢独占思想。

3、青年鸽虽出现自行交配、求偶等自然性行为表现,但性情、性格还不固定。

4、因青年鸽存在太多不稳定的因素,所育子代无质量保障。

任何动物的年龄对繁殖和选择良种都具有重要意义,鸽子也不例外。无论是早熟品种信鸽还是晚熟品种信鸽,在选种方面只有遵循自然成长规律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公棚高位奖鸽这样近亲作出

我在公棚获奖的赛鸽是这样近亲交配出来的

  从14年开始送公棚到15年,连续两年,我的鸽子都在公棚入围获奖。特别是15年,天气恶劣难飞,很多在公棚飞得好的鸽友都失败了,而我照样是送四个公棚,四个公棚都有鸽子入赏。很多朋友都祝贺我,说我的鸽子血统好。我自己在高兴之余也分析了自己的鸽子为什么能飞,得出的一条就是种鸽的血统——是我采用近亲交配所产生的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看我得奖的几羽鸽子,它们的父亲或者母亲都是同父母兄妹。我笼中共有三羽,就这三羽所出的子代在公棚获奖了,而我其他的种鸽出的也没获奖。而这三羽同父母的兄妹种鸽,就是我采用近亲交配所出的。
我的配法总结:

  一、用同父母的兄妹鸽分别配优秀的外血,再把它们的子代互配。

  二、一定用取得过最好成绩的赛鸽或兄妹鸽做外血。

  三、出的子一代鸽一定要放飞检验,有了成绩才可以做种。如果不出成绩,做种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种鸽配对的三个要点

1.种鸽配对的第一考量是配对之间的融合度

所谓的融合度就是两个相对的不同血统的种鸽,或是不同程度的血缘关系的种鸽,配对后所产生的好鸽的机率多少。关于这个问题,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常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两只各有缺点的鸽子配在一起,因为优秀基因的重新组合而得到形态完美种赛兼优的后代,两只形态完美已有优良育种记录的“百搭”种鸽配在一起却无法达到预期,甚至让人大跌眼镜。这就是鸽与鸽之间的融合度的问题。

所以对于手头有确切的血统依据的鸽子,在配对前可多查找相关资料,参照以往成功鸽舍在配对上的血统组合。如无从得知,则可根据自己的感觉采用“投石问路”式的试配,由后代通过放飞来检验。一旦试验成功,即可作为以后配对的依据。如A鸽 X B鸽可产生优秀的后代,那再以A鸽之子 X B鸽同窝鸽,或是A鸽兄弟 X B鸽姐妹,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机率会较高。

而对于两系以往融合度不佳的鸽子,也可通过分别与此两系合配的鸽子从中过桥来达到融合,如 A X B,还有A X C融合度均佳,而B X C 却没有融合度,那么可以试着以A X B得到的优秀后代再X C,以此来达到B和C的融合。

2.互补配的注意事项

互补配是赛鸽育种上的常用手法,以期通过形态各异的鸽子,组合出自己理想的类型。

为了提高互补配的成功机率,除了了解配对双方的特性和形态,也要评估各种不同特性和形态在配对后在后代身上可能呈现出来的相对显隐性关系。比如:高龙骨相对于低龙骨会呈现显性或是隐性,长体型相对短体型是显性或是隐性,亦或是从两种差异中得到中性。而事先对配对双方的上一至两代的形态和特性的了解,有助于配对后所产生的后代某些形态的呈现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估。

就像我舍内一个互补配的例子,配对中的公鸽为同母异父姐弟鸽近亲作出,父母鸽本身皆为多次500公里级别的大羽数冠军,羽翼形态良好,但是由于近亲作出的关系,所以产生了羽翼形态退化的后代,但这种表面上的“退化”现象,是很容易可以经过与羽翼形态优异且呈强势遗传的飞戈配对来得到修正。而配对方的飞戈距离上的不足,却同样因为配对公鸽在赛距和归巢性的强势遗传而得到加强,最终的后代品质则通过放飞检验和上手检视得以甄别。以此来做互补配成功的机率,自然会高出许多。

3.理想的眼志类型和眼志气的差异配

鸽眼至今仍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因为至今仍无法拿出确切的证据来证明鸽眼与定向能力的必然关系。但是经过个人的观察和比对,各个赛距或赛制的优秀成绩鸽确实有各自的共同之处,所以将鸽眼作为参考,运用在赛鸽的筛选和育种上,还是有其可取的地方。

结合当下的赛制,我重点讲一下300-500公里多关快速鸽的鸽眼结构特点。此类鸽眼从外封砂至瞳孔之间由外向内面砂结构和分布,多是一种从高到低由厚至薄,由密至疏的渐变排列和分布。眼志圈6-9点钟方向呈凸起状带黑影,与底砂相接处呈锯齿状。眼志往外3-5点钟方向的面砂相对稀薄,露底较多。眼志窄的有较粗的内线口,当然眼志宽度佳兼有粗内线口的更佳。达到以上要求的鸽眼,时常在多关综合前名次鸽中看到。

眼志的差异配:有了理想的眼志类型为样本,育种就有了方向。眼志的配对基本遵循互补的原则,以期作出我们理想的类型,比如深色眼配浅色眼,厚砂配薄砂,满砂配露底较多的盆型砂,宽眼志配荡前角,内线口较细配内线口较宽的之类。

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就可以如我们所愿得到想要的结果。由于基因组合的随机性,所以同一配对作出10羽也会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形,所以育种与筛选应该同步进行。只有经过不断地作出筛选放飞验证,一步步掌握手头每一羽鸽子的遗传规律和特性。这样越往后配对就会越得心应手,最终找到满意的组合。

新手育种之直属回血

<strong>新手自喻自论育种之直属回血</strong>

育种代码:种鸽A和B(设做A回血子代)

①A×B作出AB优秀子代(血含量A50%B50%)±

②A×AB作出AAB优秀子代(血含量A75%B25%)±

③A×AAB作出AAAB优秀子代(血含量A87.5%B12.5%)±

回血到这里作育出优秀子代就够了!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不做到100%呢?接下来我会回答这个问题(个人结论,原创思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00%的纯血,是不可能做到的,做到极致也只能是约等于100!

(个人推论)根据遗传的可能性,有些表现为劣质状态的染色体拥有很强的遗传能力,这会使得优质染色体的遗传占有率降低,从而达不到优质表现状态高效转移到子代身上,所以说完全剔除做不到也就无法达到100%!还有一个就是,如果存在100%的点,那就不是双性遗传,而是单性遗传或者是克隆模式,信鸽属于双性繁殖的动物,所以说100%的点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

有些朋友依然会问,做不到百分百,也可以做接近的啊,为什么不呢?

这个原因,我仅代表个人发言!

我们都知道,做回血最难的不是怕作出不健康的子代,而是怕作出健康的回血子代却是无用之才,不健康的直接淘汰还来得容易!

从第一代开始,至少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接着第二代和第三代,成功率越发的低微,时间也会越来越长!而且一旦失败又要从头再来,每年作出的子代都还要放路实验,一年能留下一只成功的都非常艰难!所以说,如果做到87.5%是成功的子代,就已经足够了!因为血含量达到这个占有率,它身上的优良基因基本上也能传递得到下一代身上,所以就没必要继续往下了!

这是我自己的一些小观点,说得对还是错都好,不同意的人可以绕道,我只希望别发那种低下的评语,降低你自身的修为,一出口就是各种的恶心人,在文尾我也说一两句吧!

种雄的选择与作育

都说冬季育种最为关键,这个时候不少鸽友忙着拾掇自家的鸽舍以及配种。但是配种可是一门大学问,万事开头难,想要培育出优秀的赛鸽就要从种鸽开始做准备。阿力克斯的一篇《基础种雄的选择与作育》文章里面就提到不少关于挑选种鸽的学问,鸽友们可以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