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利门系鸽王实战配对法
配对中学习配对 截止到今天已套上特比环雏鸽24羽,出了25羽,第一次套这种圈内小环不得要领,受伤一羽已淘汰…
2002年秋季,首次参赛公棚,在山东比较早的是兖州潘丽香的公棚了。在这次比赛中,本舍参赛2羽,获得决赛19名、97名。19名第一只到,进棚晚。拍卖会上,遇到了以后成为挚友的李军和王功祥大哥。李军拍下了我的97名,然后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
时间不长,李军来电话,说要到我这里来玩,顺便看看鸽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把凡龙詹森配狄尔巴出的子一代灰黄眼雌鸽让他带了回去。没想到,这只雌鸽出的鸽子在公棚获得了新世纪21名,协会春季冠军、秋季冠军的好成绩。03年11月,李军从廊坊鸽展引进了瓦季卡博士原舍詹森694,再就是期间掺入了公棚双关冠军和西翁鸽子,造就了李军在公棚非凡的成绩。
694詹森抗逆性和速度性兼有,适合公棚赛。李军在齐鲁兆佳14春1棚获得90名;13秋季河南许昌铭泰158名,奖金10000元;13秋季齐鲁兆佳决赛10名;12秋季山东鑫众获得奖金40000元,进奖5只。10多年来,李军公棚获奖鸽子几十羽,不一一列举。
李军春节后给我电话,把694詹森和凡龙詹森配狄尔巴公棚决赛21名给我拿回来回血。这两只鸽子后代都有我舍种鸽血统,10年了,在他那里发挥无数。我给他说回血后给他几只回血幼鸽,让他用年轻的种鸽延续冠军之路。
詹森694鸽子去年李军给我出了一对幼鸽,同父母平辈河南许昌铭泰获万元大奖,我没舍得在协会放飞,直接留种了。这样可以用砂眼雄鸽和他拿回的雌鸽姨甥配回血。
赛鸽传友谊,祝福李军先生事业蒸蒸日上,赛鸽如日中天!
昨天晚上,福州一位圣高赛鸽高手打电话一个小时叙述他的养鸽经验,我印象最深的是“二代配三代出好赛鸽”。他为此作了很全面的分析,并且还有实战经验,而且还揭秘上海、江苏很多赛鸽高手都是这么作育的,只是他们不说。
这位赛鸽高手是军二代,他父亲是南下干部,他就长在了福州,从小喜欢鸽子,爱打比赛,曾经获得过许多福州放上海的前奖鸽,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也经常在福建、广东一带鸽界转,一些名家大户与之交往甚密,帮人看鸽子一看一个准,因此有了神人称号。
他认为,好鸽子不分什么超远程和短距离,飞千公里的鸽子打500公里一样好,只是调整手法不一样。如果把李梅龄、汪顺兴放在现代,他们养的鸽子打中短距离比赛一样不会差,他们的诀窍是会看鸽子,会作育鸽子,只是没有写出来,否则就没有了深雨点自己留下,浅雨点给黄钟,深雨点飞北线,浅雨点飞南线。
他愤怒地抨击台湾的海翔,每年拿着几万羽鸽子去送死还说是悲壮,就是这也比不过四川。四川每年发行几百万枚足环,每年可以把上百万羽鸽子打光,这些鸽子不是死了,而是没有归巢,性质截然不同。台湾现在的赛鸽运动真的没有什么可吹的。
他认为好鸽子是看得出来的,尤其是眼睛,中国老一辈养鸽家是最注重看眼砂的,那才叫绝活。现在人被老外给忽悠了,就知道黄眼、砂眼,其实单一黄眼就能分出十几种来,砂眼就更多了,什么眼砂放什么天气,什么眼砂放多少距离,那是有一定规律的。否则,现在的获奖鸽再拍一个眼砂照干什么,肯定是有用的。
他认为,鸽子的鼻花是遗传的最好特征,人们去赛鸽高手家里经常能看见许多大鼻花的种鸽,这就是他家的镇棚之宝,尤其是左右鼻花中间无缝,鼻花后端突出,更是珍品。它们作育的子代鼻花紧贴,前窄后宽,中间无缝,典型的优秀赛鸽。
至于什么龙骨粗壮和尖刻问题,要看实质。有的龙骨表面感觉粗壮的鸽子,其实龙骨是很薄的,而有的龙骨表面似尖刻的鸽子,却是倒三角形,其有厚度。所以,很多前奖鸽是尖龙骨就是这个道理,它的龙骨是坚强的,你把这样的鸽子解剖后就能看出端倪。
他认为中国的赛鸽是有品系的,李梅龄、黄钟、汪顺兴、杨家绛、高家绛就是品系,起码比许多老外的品系强多了。因为,这些鸽子有众多的人在养,在赛,而且飞出了超远程赛绩,令多少老外羡慕,只是没有文字留下来,更没有人去包装,去炒作。但是,他们的经验还是被很多人继承了下来,现在的很多赛鸽高手就是建立在他们的基础上,奠定了现在的辉煌,他们不会否定过去。
他说了很多养鸽子和打比赛的经验,最后知道他现在已经退休了,有了很多时间,他也愿意出来帮助赛鸽爱好者打比赛,去夺取更大的胜利。
养鸽伊始我们也拥有过很多血统不同、形态各异的种鸽,随着岁月的流逝,赛场真刀真枪的历练,大部分鸽子褪色成了光滑的“石头”,有的则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也有少数种鸽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熠熠发光的“金子”。而对这些金子的定向培育就是形成家族血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个鸽舍逐渐由初级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我们经历了十年不遗余力地努力发展,终于塑造了一个明星辈出的四千号家族,我为此感到自豪,当然也得感谢上帝关键时刻赐予我们好鸽子,假如真有上帝的话。
之所以发展出四千号家族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家族,这就不得不说说这个家族的特点了。
首先,四千号家族是得奖率最高的家族。近十年来这个家族战绩辉煌,多不及载,仅多关鸽王前三的鸽子就有七只之多,如835、586、211、588、985、997、124。
第二,建立这个家族的原始种鸽数量很少,而且种鸽血统相对很纯,这样就保证了下代有较为稳定的发挥和遗传,养鸽者更易控制。四千号家族最原始的种鸽只有四只,它们分别是詹森兄弟血系的两只近亲雄鸽老詹森和黄金887。
种鸽在什么情况下孕育出好赛鸽
拥有一只好的母鸽能源源不断地孕育出好的赛鸽、种鸽。我比较注重母鸽,赛鸽顽强的毅力和归巢的欲望和定位的能力,都是在母鸽身上所拥有,而雄鸽我认为只是遗传它的骨架骨骼和性格,母鸽子眼睛一定要高级,而公鸽的眼睛可以不作要求。
有的人可能不这么认为,确实有很多的例子,有的鸽舍则是用雄鸽来定棚,什么样的都有,这点我就不讨论了,各有各的方法。
孕育小鸽子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种鸽不是在状态最好的时候才能孕育出优秀的赛鸽,而是在种鸽体能透支的状态下才能孕育出优秀的运动员。我比较注重第二窝的鸽子,第一窝的鸽子命中率不是很高。首孵的鸽子我会让种鸽自己亲自喂,喂个十几天种鸽的体能就下来了,我会把孵的鸽子移给保姆,然后再让种鸽交配,这样的情况下会孕育出优秀的赛鸽,而不是在种鸽状态最好的时候才能出优秀的鸽子。
我就是用自己的方法来作育小鸽子,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的人可能对我的方法感到胡闹,我敢在此保证,这套方法绝对的好用。
话说1996年春新营联合会综合冠军(100%桑杰士),比原先大胖灰公下代更强,亦是我搜集桑杰士鸽系的主因。第一羽参赛冠军95-531686(母),它是B90-6401763 X 075所生,075是B90-6401779 X B91-6371108在1994年生的第一羽直女,1996年再配071(银公,272涡轮教父直子X265世纪红帅直女),育出的96-153270、96-153271入赏麻豆大勇会13、19位。
至2001年,当075七岁时,作育出01-118332、118333及下孵一羽红母(本鸽在水上鹿草联合会四关综合三位,第五关凸槌,退到综合24位),其中332第五关失格,333五关综合三位、第五关单关冠军。333直子2003-364675屏东内埔第一支会冬季综合七位,直女2004-407968屏东青田联合会冬季综合冠军、全船68697羽综合四位。在水上鹿草联合会飞的那一羽红母,2002年肆炯兄带往中国大陆前未留影是憾事,据说该羽鸽标售出他舍,已成为重要种母鸽。
上头谈到大胖灰公直女84-26701在八岁时,作出第一羽直子获得综合冠军,10岁时,生出全会残41羽中之2羽;
075在七岁时,作出3羽直女全部翔完五关;
90-6401763在02年我送给朋友照顾,在12岁时孵育一孵,朋友回赠其中一羽02-115772灰公。在2003年,此灰公作育出03-364680,获得屏东内埔第一支会冬季综合9位;2004年作出04-407953,获得青田联合会冬季综合25位。此役8153羽比赛鸽,本舍入赏1、25、56、72、99,其中56位04-407966其兄弟姐妹四羽03年在内埔第一支会及高雄中正会领奖407966,是全会龙头,大组单只都得第一。
在两年度比赛观察,青田冠军鸽大多数关赛皆从西北方返回,心里头想在高屏地区种鸽不必太粗壮,因而种鸽饲养管理放松,造成质量下降。思考后,种鸽的饲养管理重新调整,需往上提升。至08年,一位南投刚养鸽数年的友人阿干引进第一羽B91-637138(比利时贺伯特鸽舍155大内高手全兄)外孙女,09年作育出新峰联合会北海冬季综合亚军。阿干引进的那羽鸽是九岁鸽所生,在这里要说的就是:鸽子的遗传是不分年龄,只问健康状态。
更要提醒的是种鸽体能绝对要保持在一定水平,不能低落,否则问题就来了。有鸽友问我:“为什么冬天到时,单眼伤风就随之而来?”我回答:“是不是都从母的先发生?”结果每位提问鸽友都有同感。平时,大家感到头痛的就是母的会同性恋,就一直生蛋。鸽友们至多也就是控制饲料量,且都以清淡为主,导致其能量不足,抗体随着递减,免疫功能下降,又因台湾海岛型气候潮湿、空气质量差之缘故。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当你陆训回来时,鸽子的翅膀上都有一层沙尘似的。因此不管人、畜,台湾地区呼吸道疾病就是很多,所以说因环境不同,饲养管理方法不能一成不变,饲料因有所调整,直至鸽体有足够的活力即可。
真正检验一只种鸽的价值,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不行的,期间要配对、育种、参赛,还要记录数据认真考核。拥有主血是基础,是一个鸽舍的灵魂。关键时刻能挑起大梁的,莫过于主血。
选附近的飞得好的品种就可以,不在量在质。就近引种花钱少,引的种好,鸽子上下代如何也都清楚。鸽子适应当地的气候和赛线,也能经常和主人学习和交流经验,会很快提高种鸽水平。
一线种鸽是基础,其品质的优劣决定了赛鸽的质量。它们或许是冠军鸽的父母,或者作育出了高位奖鸽,为鸽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长时间作育,体质减弱、生理退化,也面临着生老病死的情况。我们必须要高瞻远瞩,建立一支年轻的后备种鸽队伍来增强活力,同时淘汰老弱病残的种鸽。后备种鸽的建立是在功勋种鸽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主血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