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杂交”及对杂种的利用

“杂交”是培育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杂交这个问题。

  什么叫杂交?

  不同品种、品系或者其它种用类群的交配都叫杂交。

  杂交有什么目的呢?

  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也就是平常说的获取“杂交优势”。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用驴和马杂交产生骡。这种种间杂交比亲本驴和马都有更优异的耐力和役用性能,尽管骡有不能繁殖的严重缺点,人们还是很喜欢饲养。

  在汉唐时代,就从西域引进大宛马,并总结出“既杂胡马、马乃益壮”的宝贵经验。

  近30年来,在畜牧业中,广泛利用杂种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一些畜牧业先进的国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商品猪肉产自杂种猪,肉用仔鸡几乎全是杂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已经成为现代化工厂化养畜业的一个不可短缺的环节,方法也由一般的种间或品种间杂交,发展成一整套的“配方式”系间杂交的现代化体系。

  杂交优势不仅仅是一个杂交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只要用一个品种、品系与另外一个品种、品系交配就是杂交了,就可以有“优势”。杂种是否有优势?有多大的优势?在哪些方面表现了优势?在杂种群中是否每一个个体都表现了程度相同的优势?所有这些问题,都取决于杂交用的亲本群体及相互配合的效果。如果亲本群体缺乏优良的基因,或亲本群体的纯度很差,或者两亲本群体在主要性状上基因频率无大差异,或者在主要性状上两亲本群体所具有的基因其显性与上位效应都很小,或杂种缺乏充分发挥杂种优势的饲养管理条件等等,这样都能表现出理想的杂种优势。因此可见,杂交优势的利用乃是从培育亲本种群,一直到为杂种创造适宜的饲养条件一整套的措施,而杂交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很多有害的隐性基因都可以用提纯的方法使之分离暴露出来而加以淘汰,但在实际上, 由于许多隐性有害的基因常与我们所选择的优良基因是连锁的,因之不大可能从群体中彻底清除。有些有害性状甚至与我们所希求的性状同为一个基因的两种效应,只要对我们所希求的性状选留下来,其有害现象就不可能完全清除。在数量性状上也是这样:一些隐性的低质基因不可能完全去掉,对于这些基因,只能通过杂交使它们与相对的基因一起处于杂合状态,从而使它们隐而不显,不发挥不良作用,或只发挥相对小的不良作用;有些性状,遗传力很低,因而选择纯种繁殖的效果很差,但在杂交时往往能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有些品种,其它方面的基因都很优良了,但它缺乏某一种特殊的基因,这种品种如果还用纯种繁殖,效果就很难再有提高。但这种品种却是一个比较良好的杂交亲本,用这种品种和另外一个具有特殊性状的品种杂交,就可能使后代有较好的效果。

杂杂交最难出成绩

冬季,快要结束了,寒冷的天气渐渐退去,阳光也变得温柔起来,冰雪在融化,冰封的大川、湖泊也不再沉默。微风吹过,带来了春的气息,万物不再沉睡,春雷很快就把它们唤醒。

  初春,万物更新,天地会孕育出新的生命接替过去继续延续下去,这就是自然。一个反复循环,周而复始,简单而又漫长的过程。我们和鸽子都是自然中的一员,都有繁衍生息的权利,但是,我们人类可以自由恋爱,为什么不让鸽子也自由选择心仪的配偶呢?原因就是我们所养的是赛鸽,所选择指定配对是让下一代变得更强更快,但这都是我们主观意愿的理想值,可是客观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两羽冠军鸽配到一起下一代就一定出冠军”吗?答案是否定的。遗传学解析为:冠军的下一代再出冠军的概率是1/2就是一半;半对半概率就像猜硬币的正反面一样难。既然是这样,还不如让它们自然成对算了,可问题又没有这么的简单;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下代个体的优劣与上代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又有怎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题目。

  两只好鸽子的遗传基因怎样才能很好地遗传到下一代,很多人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例如:“通过杂交、杂杂交、近亲交配、远亲交配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杂交,两羽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鸽子配到一起,且一只是成绩优秀的杂交鸽,而另一只是回血的血统鸽(能称之为血统鸽的,整个家族成绩都很出色),用杂交鸽去杂回血的血统鸽通常是雄鸽去杂雌鸽,这样下代比较容易飞出好成绩,又能避免基因退化的风险。

  第二种杂杂交,两羽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鸽子配到一起去,且两只都是杂交的鸽子,这样下代的血统比较杂乱,飞出好的成绩比较偶然,概率比较低。

  第三种近亲交配,即近亲回血,两羽有着相同血系的鸽子相配,且两只鸽子是三代内的直系亲属。这样配容易发生基因退化的风险,比赛成绩会比较稳定,但难出好的成绩,这样配的目的主要是为留种用,但是,一定要记住“提纯留壮”。

  第四种远亲交配,即远亲回血,也是两羽有着相同血系的鸽子相配,且两只鸽子是已出三代外的亲属关系,这样配出的下代既可赛又可留,是比较理想的配法。

  以上四种方法中的第一、第四种比较容易出好赛鸽,第三和第四种比较容易出好种鸽,第二种最垃圾。

  这里要强调的是,第三和第四种方法必须是血统鸽,而且,后代要适当地进行杂交,避免基因退化,这样才能保持整个血统的健康和稳定。

当心倒春寒也惹祸事

今春配对,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其想法有二:一有目的的把二窝蛋调整到阳春三月,抢孵一批“桃花崽子”,从中选择几羽送公棚;二所配种鸽,只限孵蛋三窝,六月上旬全部拆对,雌雄分棚,给种鸽留出较多时间,修养生机,为顺利换羽打好基础。

说来也顺,由于年前对种鸽的精心调整,正月初气温回升,从初三开始到初五,仅三天时间,就成功地搭配了六对。在育种棚内双双都很快确定了自己温暖舒适的巢穴。看到它们相互亲昵的模样,一种自信、成功交织的愉悦感,不时在心中生起,乐滋滋,喜咪咪,怡然自得。

此后,期待的情趣总是伴随着自己每一天。约莫过了十多天,正月十五前后,六对夫妇总算开花结果,窝窝都产了蛋。我依旧惯例,小心翼翼的对每蛋一一查验,蛋皮个个光滑,大小适中,质品上乘,十分喜人。第五天又进行了照蛋,除一对2011年幼鸽生下一枚无精蛋外,其余五对蛋都有血丝,且也清晰,这一好的迹象,预示着种鸽健康,春季作育第一步的成功,给自己吃了定心丸。

六对种鸽孵蛋十八天,陆续破壳,我很兴奋,逐一验查幼崽健康状况。然而,得到的结果让人吃惊,出的崽子只有两对发育正常,有留育价值,其余七只都有严重缺陷,有的蛋黄吸收不全,成了长脐带;有的破壳无力,挣扎了两天才勉强出壳,瘦弱无肌,情景伤透人心,无奈只好弃之。

这种不正常的孵化,岔子究竟出现在那个环节上,一时让人难解,查种鸽孵化毫无异常,也未发现有凉蛋现象。就此,我还走访了鸽友,相互交流了情况。鸽友们普遍反映说,近期出的崽子都不太理想,其状况和我棚大致相似。本有个习惯,凡是自己经手的事,出了问题,或失误,或败北,都要刨根查源,好让自己心里明白。几次逛鸽市,和朋友在一起,就这一不正常的孵化,进行探讨,大家看法各异。有的认为这是先天不足,胎气不旺所致;有的说配对过早,但多数认为是气候突变的影响。

依据我棚情况,本人也认为天气突变是孵化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回顾我棚配对后的情况,六对种鸽踩蛋产蛋期,正值气温回升,正月十五前,约十多天关中地区最高温度达到摄氏十二度,我的鸽子其所以能正常产出质量较高的蛋,原因是温度正好适宜,打了个时间差。蛋下齐不久,即正月十五后,全国性大面积降温,关中最低气温猛然降到零下七至八度,接近于我们这里冬季最冷的“三九”天,滴水成冰,且持续天数较长,鸽棚饮水器不到一个小时就结冰。当时,自己错误的认为有老鸽呵护,降温不会影响孵蛋,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依旧敞棚。崽子出壳后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严重的疏忽。

事后,我对这次作育进行了全面对比性分析,两窝发育正常的崽子,窝巢都在避风遮挡较严之处。出了问题的蛋,有两窝在鸽棚进出口边,没有遮挡,而且还有点迎风;另有两窝在四面透风的配对笼中。两种情况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原因即很清楚,作育首次失败,都是由于本人大意,倒春寒惹出来的祸事。

前辈伟人曾经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了。出现这次损失,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教训。养鸽和做任何事都一样,处处都得留心,过去没经过的事,不等于现在和今后就不经见。诸如今年这样长久的倒春寒,确实过去少见。事已至此,亡羊补牢虽已晚,但吸取教训正当时。

眼下气温虽有所回升,但幅度不大,与往年相比还很不正常,寒风依旧凛冽,万物尚未全面复苏,树木未见暴芽,百鸟低沉无语,整个关中大地仍然寒气笼罩。为了作育的成功,倒春寒必须高度警惕。特殊年份,异常气候,特殊应对,我们不妨用冬季防寒措施管春季幼鸽作育,或许能得到好的效果。

一要高度关注天气变化。谨慎人处事总是“进门看气色,出门观天色”,老是稳稳当当。我们玩鸽人不妨也来个“进棚看鸽色,出棚观天色”,这样操管鸽事可能和谨慎人一样也稳当。观天色之要,每天中央一台,中长期天气预报必须收看,一为春育防寒保温,事先心中有数,二为春赛训鸽,准确把握天气,一举两得,必而行之。

二要不怕麻烦做好棚舍保温。对鸽棚通风口和进出门,最好每晚封堵,防止夜半深更突起寒风袭击棚舍,种鸽巢舍尤为重要,遮护更应严密。

三要适时调配种鸽饲料。不可因怕肥胖,继续清淡,喂料力争全面,营养争取平衡。养健康种鸽,作育壮实崽子,在不正常的气候条件下,用一流的管理,培育一流的赛鸽。

四要善待正在呕喂幼崽的保姆鸽。给保姆鸽吃好饮好,早晚供饮温水,促进幼鸽健康发育成长。这些都是春育有益之举。

以上全写本人教训,后续所列几点,即是本人防寒措施,也是给同僚好友们的一个小小提示。养鸽本是麻烦事,今春麻烦事更多,切防老天再变脸,惹下祸事更麻烦。

信鸽遗传实例浅析

信鸽遗传实例会呈现千奇百怪的现象,它不像数学中的数加减乘除那样简单,它既有概率的规律,也有突变的不可预知,细分起来组合可以达到上亿个表现形式。一句话:信鸽遗传是复杂多变的,它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是它没有绝对的规律。

  信鸽遗传可以父传子承,也可以母子相像,也会不着边际……遗传的交配方法粗分为:血缘交配、杂交配对两种。

  血缘交配:分为近交和远亲交配,杂交配对:分为杂交和杂杂交交配。不同的交配由于彼此间的近交系数的不同,变异和基因的重合程度千差万别。

  信鸽交配比植物的培育和选配更为复杂得多,过去相对现今的信鸽爱好者来说,把精力倾注于育种的比较多,现今的信鸽爱好者比较注重眼前效益,把心思放在品种的引进和饲养管理上。信鸽的比赛距离和归巢的难易程度的不同,造成培育信鸽所使用方法的不同,鉴别的方法也相差甚远。过去的某些“运动员”成为现今的优良种鸽,某些过去的种鸽成为现今的淘汰鸽,但是也有过去和现在永恒的种鸽。优生学是建立在科学的选择之上,因此,合理、科学地选择或筛选是信鸽遗传交配成功的开始。信鸽交配的方法书本上写的清清楚楚,但是选择确切地讲书本上和网络上写的实话很少、很少,已故养鸽大师汪顺兴就是因为具有高超的信鸽选择本领,继而进行信鸽交配的互补,顺理成章地走在养鸽界的最前端。

双头金母作育重要意义

 在过去研究一些名鸽的血统后,对金母、黄金配对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引申到一个深层次的理念,即双头金母在作育中的重要意义探讨。

  关于双头金母的概念,在过去一些鸽界先哲、前辈有关资料中曾经有所论述。但是,由于局限于自己当时对鸽子的知识甚少,没有完全理解其深奥的含义。

  随着养鸽经历的增加,从养鸽爱好到参加比赛,进一步发展到参加公棚比赛。从年复一年的配对、育种、参赛、深刻体会到赛场才是检验一切赛鸽理论的标准。正所谓理论产生于实践,通过检验升华,去伪存真,反过来再为实践服务。

  实践中发现在一些成绩突出的配对血统表里,在三代之内同时出现两羽金母,后代的竞翔能力出现了“突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双头金母”在作育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双头金母”一般主要以以下两种形式出现在优异赛绩鸽血统表里。

  1、一羽有代表性的金母,即是雄鸽的外祖母,又是雌鸽的母亲。即外甥配姨,第三代配第二代,当然必须是本血统赛绩最优良的个体,双方都是经过多关竞赛有优秀赛绩。

  2、在一组配对里面同时用两羽不同血统的,自己最优秀的雌鸽作为祖母和外祖母的组合,即最强阵容,要求是她们都有赛绩,有作出优秀赛绩鸽的经历,子代成绩优异。

  本人和朋友本溪天马鸽舍使用双头金母作育参赛鸽和育种比赛兼优的经验就是她们的后代常常超过上一辈,有出色的发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养鸽人追求的目标。相信双头金母作育的重要意义会给你有所启迪和帮助。本文权做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贤者、高手提出批评意见。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对隐性红和石板灰的研究

这些天,家里一堆鸽子出了一个如图一所示羽色的小鸽子来。是的,那是一对近亲的瓦灰鸽子,它们的共祖,是一个人称“火凤凰”的鸽子。(图片从网上找的,图一是红卡奴鸽——一种典型的隐性红羽色基因的肉用鸽。)

所谓“上位”,就是这对基因,会掩盖住另外基因的表现——这点有些像“显性”,不同的是,“显性”发生于等位基因之上,比如“灰绛”对于“灰”即“显性”,他们是等位的基因,一个“灰绛”基因和一个“灰”基因组成一对,而鸽子表现为灰绛。而隐性则不和它们在同一个基因位置上,如果只有一个隐性红基因,那么鸽子的羽色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事实上,会有些许不太明显的影响)。但是一旦这个隐性红基因,在一只鸽子身上出现了一对,那么,隐性红色会掩盖掉基础羽装(包括羽色与翼纹),也就是,一个通体砖红色(隐性红)的鸽子,它可能是一个雨点灰鸽,只是,被隐性红覆盖了而已。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穿红毛衣的人站在面前,我们只能判断出“红毛衣”,而无法判断在红毛衣里面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衬衫。

当然,也有些基因对于“隐性红”的影响是上位的,比如“隐性白”,一个白色的鸽子,可以是携带了一对“隐性红”基因的鸽子。

我将用这个鸽子去回交它的父母中异性的那只,如此,可以量产。明年,我可以送朋友们“火凤凰”了——至少是羽色上的。

隐性红基因,和一些突变的基因组合在一起,会表现出令人着迷的羽色,这也是我一定要从那堆“火凤凰”的后裔(根据它们毛片边缘的红晕来判断它们带有隐性红基因,否则,隔了好几代了,那个隐性红的基因不一定传了下来。)中得到一只“隐性红”鸽子的原因之一,如此,我可以试试出一些奇怪羽色的鸽子玩——比如一只粉红色的鸽子。

而有一对雨点配瓦灰的,则生下了一个如图二所示羽色的鸽子。

这对鸽子所出的石板幼鸽,让我困惑了好几天,因为这对鸽子中,我所知的雌鸽的祖父是一只石板鸽,而对于雄鸽,我所知的三代,都无石板,所以只好再向上查找,还好,雄鸽的母亲的祖父是一个石板灰鸽。幸好如此,否则,那就要颠覆我对石板灰的认识了:“石板灰是隐性的,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对回血作育的感悟

信鸽的回血作育,既是重要的育种方法,又是重要的养鸽观念!

我们鸽界的朋友,说起博大精深的养鸽来,常用种、养、训三个字来概括。在博大精深的养鸽方法中,今天我想谈谈,我对信鸽回血保种的认识。

我认为,信鸽的回血作育方法,既有种的内容,也有养的内涵。信鸽回血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一字不提,因为那些方法大家都会。在这里,我想与鸽友们交流一下,我对信鸽回血的认识。

在我几十年的养鸽经历中,如果朋友们问我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我最大的感悟是——种是赛鸽的基础,基础打不好,那将是无米之炊。如果再问我对回血保种重视到什么程度,我把优秀信鸽血统的回血保种工作,当作赛鸽诸环节当中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在我漫长的养鸽路上,在信鸽的引种保种方面,我走过一段很长的曲折路。开始我只知道引种,不知道保种。由于认识不到种是赛鸽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导致赛绩上不去,结果就导致年复一年的引种。

我觉得有时候人明白一个道理,需要长期探索与观察,然后产生悟。就说这鸽子回血保种问题,我从1986年开始养信鸽,以前对鸽子的回血问题,我一直把回血保种当作是一种养鸽方法。在很长时间内,我对信鸽回血没有计划性,没有目的性,更没有把回血保种当作战略高度去认识。

我对回血保种的认识,要从1991年说起。1991年,我引进了胡本的青年艺术家之孙,好鸽子到手后,高兴得我睡不着觉,可是担心也随之而来。我担心的是,这么好的鸽子,今后飞丢了怎么办?得病死了怎么办?好鸽子到手后,无形中倒成了我的负担。

在经历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后,我忽然心生一计,先回血保种,再杂交选手鸽!于是,我把引进的胡本的青年艺术家之孙,先作育了两窝回血鸽之后,再杂交出选手鸽。从此,我再也不用担心优秀血统在我棚断了的问题。后来我认识到,优秀种鸽的回血保种,不仅是一种育种方法,更是一种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思想!

在这之后,我引进的西翁、东方不败桑杰士、凡王路易90、戈玛利020,一律是先回血保种。长期的赛鸽经历告诉我,信鸽的回血作育,不仅是一种育种方法,信鸽的回血作育还应当作为一种养鸽参赛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今天回过头来看,我的路是走对了!

如何作出最佳赛鸽?

 此文以借鉴高王宏老师的育种学,特此总结一下,以供与各位鸽友分享。

  交配前的注意事项

  不论采用哪种交配方法,共同的目的无非是要作出一些优秀的后代,来参加比赛与做种鸽。在交配前有充分的准备工作与措施:

  一、种鸽有不健康情形的,绝对不能作育;

  二、种鸽的发育标准,应注意胸毛是否发亮;

  三、种鸽在交配前几天,消化系统是否正常,可以检查粪便;

  四、打体内外虫工作是否落实。

  鸽蛋优劣的判别

  种鸽在交配后7天到10天,就会产生第一个蛋,当然这是一般常见的情形,再隔一日又会生第二个蛋。相反的,有些种鸽交配很久也不下蛋,或有不交配的情形,现在就这两个蛋作比较与说明个别情形:

  一、软蛋薄壳、粗壳

  母鸽子所生的鸽蛋,如果软蛋薄壳的话,大都是红土不足或红土中所含的磷酸钙、贝壳粉太少,不然就是鸽子本身最重的缺乏维他命A与D所致。粗壳一般都是种鸽吃进太多的钙质与砂囊的砂太少。为了防止这类问题,在种鸽交配的前期尽量提供一些新鲜的红土与磷酸钙之类的辅助营养食品。

  二、鸽蛋带粪

  鸽蛋带粪的情形可分为两种:

  1、生下来就带有粪便。由于母鸽子的消化系统有毛病,不能将排泄与生殖系统良好地控制。在体内鸽蛋经过排泄系统时,就沾上了鸽粪,像这类的鸽蛋最好不要。因鸽蛋的表层有极细小的气孔,而鸽粪就利用这些气孔进入其中。这个在一般上已不成形,如成形的话,将来的幼鸽体质较差。为什么种鸽的排泄与生殖系统不能有良好的功用呢?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这羽母鸽子已经感染了肠内型的沙门氏菌。鸽主应该立即隔开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生下后沾到巢穴内的粪便,种鸽在巢穴内大便的情形,通常是交配不生与主人管理不善,不排除跟鸽子本性有关联。只要主人尽快换新的巢穴,并将已经有粪便的鸽蛋,用湿布擦干净即可。如鸽子本性不分场合,随便排泄,会使您将来比赛有莫大的损失。

  三、鸽蛋的形状问题

  假如两个鸽蛋之比,大小相差很大,将小的丢掉就可以了。至于鸽蛋的形状有特别怪异时,请勿白费时间供母鸽孵。一般鸽蛋较长者,将来幼鸽体型也会比较长。而鸽蛋较圆者,体型较为短。又鸽蛋就能分出将来幼鸽是公是母的话,可靠性的统计,准确率只有百分之七八十而已。总之,鸽蛋如果有奇怪常态时,如站在实验上或经验上的需求,不妨供其孵化,让种鸽孵化7到8天看是否成型,以便做去留的决定。

信鸽性状的探索与分析

古今中方任何一个养鸽家,在选配鸽子上都会采用“以优配优”的方法来求取更加优秀的鸽子。然而,这“以优配优”的效果是否都会很好呢?这可不一定了。只要有五年以上养鸽赛鸽历史的鸽棚,都会多多少少饲养着一些优良的鸽种,或者是本身飞过千公里;或者是千公里的平辈;差一点的也是千公里的下一代,还有的有什么种什么种,反正都是名种名系。细细观赏,每羽种鸽都生就了优秀鸽子的外貌。可它们的后代,却没有给主人争来多少荣誉。如果是从外地引入的良种,子代上还有的会存在一个对当地环境的适应问题,我们不去说它,而采用本地的千公里配千公里的优秀归巢鸽。而且从种系上看,也是多少代的优良种,可这种配法孵化出子代,成绩也不会太理想,这可是一个无情的现实!

  另一个无情的现实也同时存在整个信鸽界。有的养鸽者(不少还是初养者),出于某种特定的原因,乱配一番,其子代,居然不是夺取了冠军,就是名列前茅,他瞎配一下出的鸽子就能飞回来。细查一下两只老鸽子,有的竟是用一只普通鸽子作为配种用的亲本一方,另一方亲本才是优秀的信鸽。子代却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这倒底是什么因素促成的?为什么在遗传当中竟会出现这种遗传现象?这种遗传现象说明了什么?它有没有它的规律性?……这一连串的为什么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迷惘境地中。从发现到观察,多方收集到有意识地作了一些试验,我们初步得到一些认识。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信鸽的归巢是属于一种信鸽的生理化特征–即性状。这种性状肉眼是看不见的。如对于“筋斗鸽”,只有看见它们在飞翔时翻筋斗了,人们才会说“这是筋斗鸽”。可是如果先让你看看这只筋斗鸽,你能从它们的外观上看得见它们会翻筋斗这种性状吗?这时,是无法从外观上看得见它们会翻筋斗这一性状的。信鸽的“能归巢”性状也是一种看不见的生理的特征–即性状。这种性状,仅从信鸽的外貌上是无法看得见的。当然,很多有经验的养鸽家,凭他多年对信鸽的观察,对一只信鸽作出一些程度不同的经验性的估计,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何以证明信鸽的归巢是属于一种生理化的特征–性状呢?

  早在1964年,在我饲养的鸽群中,有两只不同品种的鸽子无意识地杂交了,一只是信鸽类的鸽种–黑麻佐,另一只是本地鸽种–凤头黄沙瓦灰(属于观赏鸽类)。这两只不同品种的鸽子杂交后出得一对小鸽,一只黑羽毛色的像母本的小鸽,另一只出得像父本的凤头瓦灰,眼沙却出成鸡黄眼(父本的是干黄沙)。七八个月后,这一只像父本的小凤头黄沙瓦灰,却居然从离昆明150公里外的一个专县飞回来了(我出售到那儿飞回来)。这个现象真令我吃惊,因为像凤头黄沙这种本地鸽,根本不能飞这么远的路,为什么这只经过杂交后出得的“风头黄沙”能从这么远的距离外飞归呢?这个现象一直令我深思不已。尔后在70年代里,我又有意识地作了几次实验:第一次是我用一只专州县上带到昆明菜街子上出售的土雄鸽子,配了我棚中一只遗传性较强的雌信鸽,共出得4只子1代,其中三只小鸽的外貌与父本这只土鸽子一样,另一只小鸽的外貌像母本。后来大约七八个月后,四只小鸽抓去200公里放飞,这三只像土鸽子父本中的一只居然飞回来了!第二次我有重复了这个实验:这一次是用一只普通的雄鸽,与我棚中的一系良种近交系的雌鸽交配,出得2只小鸽子,这两只小鸽子双双都从200公里飞归来了,尔后其中一只又从450公里飞归来了。这是我从无意识发现到有意识的做实验的一二个例子。

  (二)在其它鸽友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例一:l982年昆明放翔安顺这一站(380公里空距),我在值班登记归巢鸽子时,发现一位姓张的会员拿了一羽外观上完全像云南鸽的黑羽雌鸽来报到(细尖咀,体重300克左右),登记后我即向他本人询问这羽归巢鸽的家谱情况。据老张同志介绍:母亲是l981年放贵阳(450公里空距)归巢的,父是裹来的(即飞来的)一羽菜鸽,由这羽鸽子配起来后出的。

  例二:l981年昆明放翔玉屏(670公里空距)后,会员郝××向我介绍了他飞归的一羽雄鸽的家谱时是这样介绍的:父是他手中的一系在贵阳线上基本稳定的鸽种,而母则是在缺少雌鸽的情况下从鸽市上花了l.50元钱买来的。

  例三:我支援给新会员陈XX的三羽鸽子,他都是用从鸽市上以2.50-3.50元钱买来的鸽子相配(后来查清一羽鸽子即株州六名之母-1080公里空距-是XXX裹来后出售的,陈XX买回去又养家了的鸽子),其中有二羽的子代。竟以8个月龄(株州六名)和10个月龄(株州四名)的年龄从1080公里外飞归!

  仅仅从我无意的发现(一例)的到有意识作实验的(二例)和相好鸽友们的交谈中收集到的类似的例子,竟已达七例之多。另外还有4例同等突出的实例都是用类似的配法配出来的,其子代都能从远距离飞回归巢。它清楚地向我们表明:这种现象绝非偶然!这种现象值得研究!

近交育种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自从近交育种的理论正式在我国信鸽界提出来之后,不少的养鸽人就好像在育种的漆黑的荒野中望见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不仅使这些养鸽人在理论上得到了信服的认识和提高,同时在育种的实践中,也以此套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指南。这对我国的信鸽育种理论是一种充实与丰富。对培育成功众多的名种名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发挥指导性的作用。我们深信;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在我国各地,必将会出现不少的具有优良品质、具有真实的遗传性、具有大致相同的外貌和性能的优良信鸽种系。

近几年来,在全国不少的养鸽人的心目中,都错误地认为近亲交配等于1+1=2,他们用数学方法概念来认识近交育种所要达到的目的——优良性状(种质)的提纯。

近交育种,在计算血缘占有的比例时,常常用百分比(数学概念)来表示,于是不少人就陷入了这个“比例”当中。错误地认为“血缘比例的纯”就等于“种质优良与否的纯”。其实,血缘提纯程度的高低,并不等于种质优劣的程度如何?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近亲交配的结果,性状会产生分离,优良的、劣质的、处于中间阶段的个体都会得到表现的机会。育种者正可以从近交后代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个体当中,筛选出能满足自己育种目的的个体。无论它是理想的个体,还是基本满足要求的个体。

但是,在这些筛选出来的已提纯过的个体,是否就携带了育种者所需要的“能归巢”这一种优良性状?这确实得打上一个大问号。

我们信鸽育种追求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否归巢这一性状及这种性状能否真实遗传。如果连续进行近交.那怕“血缘”的纯度已经趋于1了(百分之百),而“能归巢”这一种性状并没有在近交的过程中得到遗传、得到加强(即提纯),那么,这种百分之百的“纯种”也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它只是“血缘”关系上纯种,而不是“能归巢”性状上的携带者。

反过来说,如果在近交的过程中,“能归巢”这一性状同时也得到了提纯与加强。那么,那怕是只进行了一次(代)的近亲交配,所产生的近交于l代,就能达到我们育种者的目的。尽管这当中离“理想型”还会有一定的距离。

下边我举三个近交试验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一:1979年我用父配女这种高度近交形式育出了十几羽近交子l代,从外观上(表现型)选来选去,留下三羽作为试验用。在1980年一岁左右时训放到200公里时,又淘汰了一羽虽然它也飞回昆明,但是它却钻入到别家的鸽棚里去,我又花钱从市场上买回后又分给一位熟人,只留下了另外二羽当天归来的正常体型的近交子代作试验的对象。结果是:我留用的二羽并没有达到提纯种质的目的,而淘汰给别人的这一羽又瘦又小的近交鸽子所出的后代,却有着相当稳定的成绩(子1代在昆明500公里基本不丢鸽子,千公里放翔归来过2羽(2年),子2代千公里归来多羽);

例二:1987年我用远亲交配繁殖出来的一羽灰雄,支援给山东临清市的鸽友,这羽远亲交配出来的灰雄配了三只雌鸽,出的子1代都从千公里归来(共七羽),更绝的是:其中的一只雌鸽还是这只灰雄鸽的女儿。这种成绩说明了这羽灰雄鸽虽为远亲配对所育出,但在遗传中,“能归巢”这一性状提纯了,否则七羽千公里鸽如何会飞出来?

例三:1990年我用两只汪种近交(这两只汪种都是汪顺兴前辈放张掖7名的孙代),出得的一羽雨点沙眼雄支援山东临清市鸽友,其子l代飞了1500公里第三名。

这三个例子,一个是父女配这种高度近交形式;二个是远亲交配形式;三个是近交中的中亲交配形式,都属于近交育种,只是其近交的程度不同,但都达到了提纯种质的目的。

因此,近交产生出来的鸽子.关键就是是否筛选到了携带了“能归巢”等我们所需要的优良性状的鸽子。育种工作走到这一步,选择就成了致命的关键。而能否归巢这种生理化特征的性状肉眼是看不见的,这就给近交育种的筛选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我们如何来克服这个困难呢?

一、扩大试验面,可以约上几个能共甘苦的亲朋好友,共同来完成这项试验:

二、不断从近交育种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记录;

三、不要只采用1种近交繁育的形式来进行,应采取多种近交育种的形式。

我们从主观上明确这两种不同内容的近交育种的概念,就能使我们跳出对近交育种中所产生的那种困惑的圈子。就不会产生那些绝对化的提问(要提纯几代才能飞出成绩来呀?),就能更深入、更细致,更科学化地来研究信鸽育种中的问题。否则,我们稀里糊涂地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以为近交就能提纯(分血缘的纯和能归巢这种性状的纯),然后连续近交若干代,还自以为手中已拥有百分之多少的提纯鸽了,这岂不白白耽误了若干种鸽,若干年的时间,这种误解实在是误人子弟,很有必要加以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