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赛鸽育翔探秘连载

承上章:祖孙配对法在实战中的运用

  实战运用:要充分利用好外血渗入的机会,利用杂交出优势的遗传原理,提高基础种群的优良性状或增强已突出的优良性状的特征,利用血缘纯度较高的配偶帮助基础种鸽加强突出性状组段的稳定,以求在染色体分裂重组、遗传基因链组合成型时起到主导作用。从而增强基础种鸽的血源活力,提高适应性,缩短其区域适应周期。再通过隔代遗传将基础种鸽的优良性状,最大可能地固定下来。再利用近、远亲或同系繁殖将之固定和遗传下去。形成惯性遗传,这是我们育种的最终目的。
(再次声明图3只是例图,图中一代选雌,二代选雄,三代选雌,如此交叉选择主要是笔者的多年育种习惯,和期望出现交叉遗传的特性。也就是业界所说的父传女,母传子的交叉遗传现象,这种方法是没有固定的、成型的理论作依据的,它只是众多的遗传特性中的一种而已,纯属个人偏好。希望观者莫要被误导,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能熟练运用的,能出成果的才是最正确的)。

  以上仅是片面地向大家介绍了几种同系,近亲繁殖的方法,以及培育石板(斑)的几种方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石板(斑)隐性、隔代、亲缘配返祖,羽色、眼砂等隐性性状,通过血缘配,以显性在子代中呈现的遗传规律,悟出一些育种的奥秘,为赛鸽培育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当然近亲同系繁殖、杂交育种的方法、配对模式还有很多,笔者仅是在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勤思索,多尝试。更希望鸽界前辈们、名家大腕们能不吝将自己的经验和好的方法传授给大家。

  拙文“育种篇”和下文“绛鸽在育种中的价值及运用”中也还会有一些介绍,希望能对鸽友们有所帮助,或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此间有关育种,遗传等方面的观点、方法、阐述多为笔者的个人见解和领悟。仅供参考,缪误之处不会少,望观者勿笑。

  赛鸽育种千变万化,从来就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固定配对模式。同一种模式、同一组配对、在不同的地区,不同鸽主的饲喂条件,甚至不同的季节,时段、种鸽的健康状态、不同的作育频率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赛鸽育种配对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多动脑,勤思考。笔者坚信:管用的、有成效的、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最成功的配对。

最新配对:今年走成绩鸽互配路线

 2015年的比赛,已经全部结束了。今天闲着没什么事情,顺手在种鸽棚把准备作育2016年秋季特比环的选手种鸽们重新做了下登记,并且把配对巢箱的卫生清理了下!

  给大家伙提个醒:这个木质的配对巢箱下面的粪便托盘3天清理一次,或者1天清理一次最好!我这是一个星期清理一次,感觉真的脏啊!所以说平时的卫生工作,一定要做好!下面上传部分本舍配好对的种鸽,给大家伙借鉴下,希望大家给我点建议!

“天落鸟”的配对方法

我对赛鸽配对的理解

  赛鸽配对是个沉重而广阔的话题,承蒙您的抬爱,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确切地说是我对适配问题的解读,与您共商。

  贺伯特先生曾组织过一场由鸽界太斗、当代巨星参加的专题研讨会,意在给赛(种)鸽配对问题作出定论。鸽友的企盼度毫不夸张地说,形同生娃。但后来的《鸽报》陆续登载了百家争鸣式的文章,甚至各大家发言时的记录。贺伯特先生尚且不能为的事,何况我们。

  纵观鸽纭,主要论点可归纳为:血统配、赛绩配二大主流;同相结合、异相互补二种方式;骨骼配、羽翼配、眼志配等具体技巧;老少配、强健配、智商配等权衡策略。经过如此划分,想必你已经看岀我的观点。切莫把不同范畴的概念,混为一谈。例如杂交优势与提纯保值问题,就不再困扰你的配对工作了。

  我是新手,穷开心,舍下多是“天落鸟”种鸽。虽有几羽冠军鸽,也是“天落鸟”后代,拿不出足以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如果您与我情况差不多,我想说一下自己的配对方法,或许多少给你一些借鉴。

  面对一群无血缘关系的所谓“天落鸟”,我首先考虑赛绩配,把能査到赛绩的留下,其余卖肉或送人。接下来就是同相归类,我最倚重的是以适飞距离分段:300-500-700-1000以上,如此分为三类。这里需说明,不同适飞距离的配合固然很重要,但我没有采用,因为我也是急功近利的那种鸽人。至少我不会拿飞500公里的鸽去配飞1000公里的鸽,不是说不行,而是取得成果的日子太久远。

  判断方法,一是赛线、赛程。二是体型,爆发力强的鸽,多是前宽后梢,体呈三角;耐力持久的鸽大多前后匀称,体呈船形,从而划定远程与短距之间的界限。三是看羽装,黑色素的多寡对赛程是有影响的,异色鸽另当别论。再往后就是拿自己鉴鸽的标准去判定,骨骼、羽翼、眼志等是否达标了。我对那种骨骼短、硬、粗的鸽有偏好,更喜欢一枝尾和白爪玉喙。但这并不能改变我配对方案的初衷。最后是种用鸽的健康与巢性,也是取舍的关键。